在杨超看来,从自然科学奖到技术发明奖、再到科技进步奖的历程,勾勒出从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到解决核心技术、再应用到国家急需领域的清晰脉络。
邀请戚发轫、叶培建等老院士、老专家为青年科技人才讲授职业生涯第一课,激励青年人才传承航天精神。把人才关爱落实落小落细,通过做好各类人才六清档案(身体状况清、思想状况清、后顾之忧清、性格特点清、工作状态清、家庭情况清),全面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做好员工体检、集体疗休养等工作,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有效确保了广大科技人才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任务中。
航天五院依托航天工程实践活动,组建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跨部门、跨单位、跨专业合作研究平台,通过发挥团队集成和辐射效应,带动人才队伍整体发展。高是指提升国家航天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杰出科技人才。根据航天科技人才成长特点,将科技人才划分为尖、高、中、青四个层次。同时坚持在重大工程任务、重点型号研制、重要技术攻关中考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赋予人才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使他们经受锻炼,加快成长。坚持事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协调同步,将不同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活动与航天科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动态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
其中,尖是牵引国家航天科技领域发展方向的最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提供团队协作平台,带动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提升。所谓深喉唾液,就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深吸一口气把鼻腔里的分泌物吐出来。
如果疫苗能让感染者不出现症状,或不出现重症,就已经很好了。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但不少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都采用深喉唾液进行检测。第二,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革命性的检测方法正在被提出,比如有些病毒分泌蛋白出现得特别早,以此设计的试剂也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检测关口前移,但是目前这类方法大多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可现在有证据表明,即便是自然感染,也可能防不住新冠病毒再次侵袭。这个采样在家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甚至接种疫苗后,能有一半的人不再感染病毒,也是可以的。采样后,密封好,外包装消毒,快递到检测中心,或者交到一个集中点,都可以。但更突出的问题在于,由于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长期低迷,疫苗的产能也一直不高。我国香港地区会给医护人员、老年人和学龄儿童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为专访内容: 《中国科学报》:我们国家一直对新冠病毒采取非常严格的防疫措施,为什么还需要担心秋冬季节的第二波疫情?还需要警惕新冠和流感交织存在的局面? ▲ 金冬雁: 针对新冠,国内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将继续以外防输入为主,一旦有少数漏网之鱼,就及时开展精准防控和群防群控。此外,国外有人在研究让狗嗅出新冠患者,可能大家听了会觉得很奇葩,但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所以今年秋冬的疫情防控就是两条思路:第一,继续严格采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这样流感高峰是不会来的,那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就没那么突出。综合来看,香港老人及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可以达到40%甚至70%。
《中国科学报》:看起来,显然是第二条思路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更为有利,为什么还需要选择呢? ▲ 金冬雁: 因为接种流感疫苗,不是光靠呼吁就可以的。先说采样,目前中国内地的规定是由专业人员去取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这个自己在家当然是取不到的。
由于接种率长期低迷,疫苗的产能也一直不高。给小孩接种了流感疫苗,整个感染率就会降下来。
二是全面放开生产生活,同时大范围接种流感疫苗。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9/28 20:55:3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港大教授:秋冬新冠流感风险叠加,疫情防控只有两条思路 秋天已经到来,冬天不会太远。这个关口中国已经守了很久,守得还不错。最近关于疫苗的各种好消息似乎不少,我们是不是可以更乐观一点了呢? ▲ 金冬雁: 我仍然认为,现在要说任何新冠疫苗是否有效,仍然为时过早。短时间内,这个产能很难赶上需求。更何况,历史上有些疫苗已经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后来却发现有问题,比如登革热疫苗。
上个月,我们香港大学报告了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证明自然感染也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后来欧洲和美国也陆续报告了几个二次感染病例,其中只有美国的一个病例二次感染呈现重症,但这篇预印本论文有些问题没说清楚,目前还没有被正式接收发表。
至少目前看来一些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在安全性上是过关的,也表现出比较好的免疫原性。香港大学教授、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金冬雁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因此,即便有了疫苗,也不一定能完全防住病毒感染。
我们对疫苗的期待本来就该降低一点。如果确定要践行第二条思路,就要考虑是否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有组织的免费接种。究竟选择哪条路,需要尽快达成共识。但为什么中国内地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还是一直很低,甚至在1%以下呢? 一方面固然是观念问题。
只要没有传染源,不管什么季节,都不会有新冠疫情出现。究竟选择哪条思路,决策层应该尽快达成一个共识,要有总体的规划和部署。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因此今年冬天流感来袭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一些专家提醒,今年秋冬新冠与流感可能交织存在,让疫情防控变得更加棘手。但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大多数地区人们的生活几乎全放开了。
目前还没有一支新冠疫苗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当然了,审慎乐观,也还是有乐观的一面。老人很好理解,不管是新冠、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都很容易提高老人的死亡率。但是,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今年秋冬的疫情防控就是两条思路:一是继续严格采取新冠疫情防控措施。
因此,大规模接种流感疫苗,如果配套措施跟不上,可能会出现群众恐慌、疫苗缺货、疫苗产品鱼龙混杂等乱象。第二,全面放开生产生活,那就最好大范围接种流感疫苗。
除北京等少数地区外,也没有给老人和学生免费接种的政策。深喉唾液检测的准确性跟鼻咽拭子的差别不大,而且减少了受试者之间交叉感染,以及感染医护人员的风险,同时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与此同时,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已在国内部分地区陆续启动。当然我们这个病例二次感染时是无症状感染者,说明上一次感染还是提供了部分保护。